解读命运,掌握未来的智慧之门

云南滇剧的由来,滇剧的三种声腔

  滇剧是云南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。云南滇剧的表演吸收了徽,汉,以及秦腔等等的剧种,从而形成一种更为特别的戏剧。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滇剧的表演,也不明白滇剧的三种声腔是什么,不过没关系,接下来小编就来为你介绍滇剧,一起来看看戏剧大全吧!

  杂调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,逐渐吸收当地民间艺术,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汉族戏曲剧种。滇剧的丝弦、胡琴、襄阳三大声腔和一些杂调,都来源于省外传人的戏曲声腔:丝弦源于秦腔,胡琴源于由腔演变成的徽调,襄阳源于楚调(辛亥革命后改称汉剧),三种声腔,传入云南后,结合云南的方言语音和风土人情、民间音乐,变化形成了滇剧的三大声腔。

  此外,滇剧的昆头子、昆倒板之类,同昆腔有关,而平板、架桥、人参调、安庆调等,则同吹腔(又名石牌腔)有渊源关系。这些声腔在云南戏剧舞台上融汇就形成了滇剧。

  丝弦腔源于秦腔,在滇戏三种构成因素中是主要的一种,它的唱法有“甜品”、“苦品”之分,可用于喜剧,也可用于悲剧。胡琴源于徽调的石牌腔,与二黄腔同源,故近似京剧二黄,但与京剧二黄又有不同,没有〔原板〕,其中有一种〔梅花板〕是由〔二流〕跺起来加以变化而成的,在歌唱中夹带诉说,可以唱到数十句不觉其繁复,真是如泣如诉、如怨如慕;常用于《黛玉焚稿》之类情节悲啼的戏里。

  襄阳腔来自湖北汉剧襄河派。由于长期在云南流行,不断发展,并以云南土音演唱,与汉剧西皮已不尽相同而自具一格。特点是曲调流畅,旋律轻快、幽默,长于表达轻松欢畅的情绪。

  胡琴腔即二簧,来自徽调,入滇后也具有了地方特点,其曲调庄重、委婉。杂调有以唢呐伴奏的“七句半”,以南胡伴奏的“筒筒腔”,以锣鼓打击乐器伴奏的“课课子”等,多用于生活小戏。

你可能也喜欢:
山东落子戏,充满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
有关京剧脸谱的分类及图片
传统文化:传统汉族服饰文化
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标签: